English

中国企业家眼中的经济全球化

2000-06-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袁 祥 马兴宇 我有话说

在香港有“小超人”之称的盈科拓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泽楷6月15日登上北京“21世纪论坛”,阐述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观点。

与最近几次来京参加国际会议的一派休闲装束不同,李泽楷今天西装革履。在坚持用并不流畅的普通话作开场白后,他改用英语演讲。他笑称这是为了尊重与会的外国朋友。

李泽楷在1999年做了两件轰动商界的大事:一、取得香港“数码港”资讯园区开发权;二、“数码港”借壳上市,股价一天狂升二十三倍,一天就赚了三百多亿,轰动全球金融业。而李泽楷的身价也从几天前的15亿港元暴涨到现今的超越百亿,更使该公司在本周一跃成为香港第11大蓝筹股企业,总市值高达590亿港元。作为全球关注的网络传奇人物,有人戏言李泽楷一天赚了他父亲李嘉诚一辈子挣的钱。

李泽楷是从“电子商务牵动新经济的前景”这一视角观照经济全球化的。他说,香港经济已经从亚洲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这得力于香港政府对IT业的重视和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目前,在亚洲,IT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互联网技术构筑了一个更加便宜、更加迅速、更加有效的沟通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极大的自我增长能力。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经济在全球的迅速扩展,将成为经济全球化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作为国内的一名网络英雄,王志东几年来把一个中关村的小型软件企业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现在,公司收入的40%来自海外,已初步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

谈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冲击,王志东有切肤之感。他在论坛演讲时把这种冲击概括为四个方面:技术标准的冲击;文化背景、政治环境的冲击;政策和体制的冲击以及对企业家素质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他说,只有积极应对,才能取得成功。他表示深信,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全球化是必然的,前景是灿烂的。

青岛海尔集团是中国一个成功走向世界的企业。其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全球营业额达到268亿元人民币。集团目前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个工厂,其海尔冰箱已占有美国200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的22%。

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瑞敏在演讲中总结说:产品差别化、企业本土化、文化一体化是“海尔”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三大要点。他对中国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最深的感受是两句话:“只有企业的每个人都实现了国际化,企业才能实现国际化”;“要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要解决观念创新的问题”。

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是中国少数几个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0强的企业之一。这几年从全球“一个市场”出发,通盘运筹企业运营,其全球经营一体化改革取得实效,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典范。

因为有亲身感受,中粮集团总经理周明臣在论坛上谈起经济全球化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来,其思想的深刻不亚于一位学者。他说:“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已经使世界经济成为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界线日益模糊。任何企业要获得稳健发展,就必须主动融入全球化经济大潮,有效参与竞争,立足本地化思考,采取全球化行动,实施一体化经营。”。

周明臣的一席话,也许代表了在座不少中国企业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普遍心情:“尽管不少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规模偏小,无论是贸易额还是国外投资额,在总体经营规模中所占比重很小;国际化程度不深,在产业结构、资本结构、生产技术、品牌培养、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还与欧美大企业有较大差距。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中国企业将直面国外跨国公司的冲击。通过重组改制,提高自我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适应市场竞争法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摆在中国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